

● 孤gū ㄍㄨˉ
◎ 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孤儿。遗孤。托孤。孤寡鳏独(孤儿,寡妇,无妻或丧妻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
◎ 单独:孤单。孤独。孤立。孤僻。孤傲。孤茕(单独无依然)。孤介。孤身。孤危。孤芳自赏。孤苦伶仃。孤掌难鸣。孤云野鹤(喻闲逸逍遥的人)。
◎ 古代帝王的自称:孤家。孤王。
◎ 古同“辜”,辜负。
◎ 孤 gū
〈名词〉
(1)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2) 同本义
孤,无父也。——《说文》
如孤子。——《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
司民协孤终。——《国语·周语》
少伶俜而偏孤兮。——潘岳《寡妇赋》
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孟子·梁惠王下》
救灾患,宥孤寡。——《左传·昭公十四年》
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孔衍《汉魏春秋》
(3) 又如:孤驹(无母的小马);孤遗(无父母的子女);孤雏(失去母鸟的幼鸟)。又如:孤疾(孤儿和残疾人);六尺之孤(没有父亲的未成年的孩子);孤终(孤儿和死亡者);孤嫠(孤儿寡妇);孤撮(孤儿)。特指为国事而牺牲者的后代。如:遗孤
(4) 古代王侯的自称
君名孤寡。——《吕氏春秋·君守》。注:“人君谦称。”
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庄子·盗跖》
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穀。——《战国策·齐策》
诸人持议,甚失孤望。——《资治通鉴》
(5) 又如:称孤道寡;孤家(古代君王、诸候的自称)
◎ 孤哀子 gū’āizǐ
旧时父丧称孤子,母丧称哀子,父母俱丧称孤哀子
祭称孝子孝孙,丧称哀子哀孙。——《礼记·杂记》
如孤子,衣纯以素。——《礼记·深衣》
◎ 孤傲 gū’ào
孤僻高傲,超然,指对他人的情感、意见或利益的冷漠
孤傲的态度
◎ 孤拔 gūbá
(1)形容山势挺立凸出
而瑰姿万变,有若云起日观,尽成丹霞,峰折灵掌,无非峻势;皆天光朗映,秀气孤拔,岂藻饰而削成者哉!——唐·吕温《送薛大信归临晋序》
(2)形容独行其是,不合群;孤高
他流露出一种清高孤拔的情绪
◎ 孤本 gūběn
(1)现在仅存而别无它本的善本书籍、手稿或碑帖
(2)某书流传或存在于世的独本
◎ 孤臣孽子 gūchén-nièzǐ
原指失势的臣子和微贱的庶子。比喻生存于忧患中的人
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孟子·尽心上》
◎ 孤单 gūdān
(1)单身无靠,感到寂寞
儿女在外地工作,老人十分孤单
同里陈穰父母死,孤单无亲戚,丁氏收养之,及长,为营婚娶。——《南齐书·韩灵敏传》
(2)[力量]∶单薄
◎ 孤胆 gūdǎn
单独跟许多敌人英勇作战;出众的胆量
孤胆英雄
◎ 孤岛 gūdǎo
离大陆很远,周围没有其他岛屿的岛
◎ 孤独 gūdú
幼而无父和老而无子的人
百姓有不理(不合理)者如豪(同“毫”)末,则虽孤独鳏寡必不加焉。——《荀子·王霸》
◎ 孤独 gūdú
(1)孤立无所依附
小车站孤独地隐在树林里。——《筑路》
(2)独自一个人;孤单
老汉拄着拐棍,背着草筐,整天孤独地踯躅在田野上。——《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3)不合群;不喜欢跟人来往
他性情孤独,几乎没有什么朋友
◎ 孤犊 gūdú
由于死亡或遗弃失去母亲的幼小动物
◎ 孤儿 gū’ér
(1)
(2)年幼无父的孩童
(3)失去父母的儿童
孤儿院
◎ 孤芳自赏 gūfāng-zìshǎng
比喻人品清高,性情孤傲,独自欣赏自认为出众绝伦的那一套
虽无咏絮清才,却抱孤芳自赏。——清·玉瑟斋主人《血海花》
作家写书不是为了孤芳自赏,而是为了建设精神文明,在读者中产生影响
◎ 孤高 gūgāo
特立高耸
孤高特立
◎ 孤寡 gūguǎ
(1)孤儿寡母
老弱孤寡,怪可怜的
(2)孤独
家里只剩他一个孤寡老汉
◎ 孤拐 gūguai
(1)〈方〉
(2)颧骨
(3)踝骨。为脚孤拐的简称
◎ 孤寂 gūjì
孤独无依,寂寞无聊
火车不时在孤寂的小站停下来
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袁枚《祭妹文》
◎ 孤家寡人 gūjiā-guǎrén
孤家与寡人是古代帝王的谦称,即自谦为寡德之人。现在常用来指孤独的人,有时候指脱离群众的人,有时候是指没有亲眷的人
我又没牵肠挂肚的老婆,孤家寡人的,怕个啥?——艾芜《南行记》
袁世凯梦想做皇帝,弄得众叛亲离,真正成了一个“孤家寡人”了
◎ 孤军 gūjūn
单独的没有援兵的军队
孤军深入
孤军奋战
◎ 孤苦 gūkǔ
无依无靠,生活贫苦
孤苦伶仃的老婆婆
◎ 孤苦伶仃 gūkǔ-língdīng
孤独而苦闷,无所依凭
今生怎生偏则是红颜薄命,眼见的孤苦伶仃。——《还魂记》
李老太太无儿无女,孤苦伶仃,幸好有居委会干部照料她
体弱多病的妈妈在这间房子里孤苦伶仃地生活了三年。——《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 孤老 gūlǎo
(1)孤独无依的年老人
赡养孤老
(2)俗称姘夫;嫖客
◎ 孤立 gūlì
(1)孤独无助
他孤立无亲,危弱无辅
(2)独立,无所依傍和联系
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孤立的建筑物
一座孤立的桥墩
◎ 孤立 gūlì
使孤独无助,使得不到同情或援助
团结同志,孤立敌人
◎ 孤立无援 gūlì-wúyuán
(1)单独支撑局面,缺乏应有外援
《哈姆雷特》剧中的王子,在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戏剧舞台上,被理解为一个孤立无援,满怀忧愤的复仇者
(2)被处于孤立无援或无法脱逃的境地
由于战争的原因,使他们在欧洲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事到临头,这倔强的汉子却觉得无论如何也不忍心让师傅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他应该站出来说几句公道话
◎ 孤零零 gūlīnglīng
(1)
(2)孤单孑立
他是一个孤零零的生人
孤零零一人住在乡下
(3)单独,没有陪衬的
我不觉望着深山里这户孤零零的人家……《泰山极顶》
◎ 孤陋 gūlòu
见闻少,学识浅薄
◎ 孤陋寡闻 gūlòu-guǎwén
比喻学识浅薄、见闻贫乏
我们的同志坐井观天,孤陋寡闻,不懂的太多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 孤女 gūnǚ
没有了父母的女孩
◎ 孤僻 gūpì
性情孤独怪异,难与常人相处
跟我并排走路,对他那么性情孤僻的人来说,显然也是苦事。——《装在套子里的人》
◎ 孤凄 gūqī
孤独凄凉
孤凄的感受
◎ 孤弱 gūruò
(1)孤单薄弱。指势孤力弱
孤弱的女子W
(2)指幼年失去父母的人
(3)孤苦无依的人
◎ 孤身 gūshēn
独身一人(多指无亲属或亲属不在身边)
他孤身一人闯荡江湖
◎ 孤身只影 gūshēn-zhīyǐng
来去只有自己孤独的身影,形容无亲无靠
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元·关汉卿《窦娥冤》
◎ 孤孀 gūshuāng
孤儿寡妇
吊死问疾,以养孤孀。——《淮南子·脩务训》。注:“幼无父曰孤;孀,寡妇也。”
◎ 孤行己意,孤行己见 gūxíng-jǐyì,gūxíngjǐjiàn
一味按照自己的意见行事,听不进不同意见
◎ 孤掌难鸣 gūzhǎng-nánmíng
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孤立无助,不能成事。引伸比喻事情关系到甲乙双方
阮小七道:“若依我的见识,当日不受招安,弟兄们同心合胆,打破东京,岂不畅快!如今兄弟们死的死了,散的散了,孤掌难鸣,还做得甚么事!——《水浒传》
◎ 孤注一掷 gūzhù-yīzhì
赌徒冒险尽其所有做赌注,以决最后胜负。比喻在情况危急时,竭尽全力作最后一次冒险的行为
外国有一种在影片中扮演替身角色的人,冒险是他们的家常便饭,为了维持生活,他们不惜以生命作孤注一掷
◎ 孤子 gūzǐ
(1)孤儿。少年丧父者,或幼无父母者
(2)见“孤哀子”
【寅集上】【子字部】孤·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5
【唐韻】古乎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𠀤音姑。【說文】無父也。【釋名】孤,顧也,顧望無所瞻見也。【禮·曲禮】君子已孤不更名。又窮民之一曰孤。【禮·月令】養幼少,存諸孤。又王侯謙稱。【禮·玉藻】凡自稱小國之君曰孤。【曲禮】諸侯與民言,自稱曰寡人。其在凶服,曰適子孤。又官名,三公之次也。【書·周官】立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貳公弘化。【註】三孤,雖三公之副貳,非其官屬,故曰孤。又凡孑處亦曰孤。【禮·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又【玉篇】特也。【書·禹貢】嶧陽孤桐。【註】特生之桐也。又【集韻】負也。【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毛曰】凡孤負之孤,當作孤。俗作辜,非。又獨孤,複姓。【徐鉉曰】于文子瓜爲孤,瓜聲也。子不見父,則泣呱呱也。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