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灾zāi ㄗㄞˉ
◎ 水、火、荒旱等所造成的祸害:水灾。火灾。灾难(nàn )。灾害。灾患。
◎ 个人的不幸遭遇:招灾惹祸。幸灾乐祸。破财消灾。
◎ 灾 災、烖、菑 zāi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2) 同本义
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说文》。或体灾。
大者曰灾,小者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释名》
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左传·昭公九年》
(3) 又如:灾火(火灾);灾燀(火灾)
(4) 灾害,祸患
大烖。——《周礼·司服》。注:“水火为害。”
祸烖杀礼。——《周礼·掌客》。注:“新有兵寇水火也。”
国有大故天烖。——《周礼·大祝》。注:“疫疠水旱也。”
灾及其身。——《荀子·臣道》
天灾降戾。(戾:猛,凶)——《国语·周语》
(5) 又如:灾晦(灾祸;恶运);灾燀(灾祸;灾难);天灾(自然灾害);受灾(遭受灾害);灾殃(灾难);灾兵(战争的灾难);灾疫(指疫疠这种灾祸);灾时(灾变的时间);灾疚(祸患疾苦);灾毒(祸患);灾故(灾患);灾魔(祸患;灾难)
(6) 罪恶
灾,纪也。——《谷梁传》。范宁注:“灾,谓罪恶;纪,治理也。”
◎ 灾 zāi
〈动词〉
(1) 伤害,使受灾害
人君失政,天为异;不改,灾其人民;不改,乃灾其身也。——《论衡》
(2) 焚烧
滥炎妄起,灾宗庙,烧宫馆。——《汉书》
(3) 另见 zī
◎ 灾变 zāibiàn
(1)剧烈的地质变迁(在地表产生突然的和大规模的更替)
(2)暗示强烈的、痉挛的或突然涌起的混乱行动——如在地壳中、个人思想上或国家中
◎ 灾害 zāihài
旱、涝、虫、雹、战争、瘟疫、等造成的祸害
自然灾害
◎ 灾患 zāihuàn
灾害;灾难
◎ 灾荒 zāihuāng
由于自然灾害造成饥馑
灾荒频仍
◎ 灾祸 zāihuò
灾难;灾害
一次意外的不幸,对我来说却是一场灾祸
◎ 灾民 zāimín
受到灾情威胁的难民
给水灾灾民的紧急救援
◎ 灾难 zāinàn
自然的或人为的严重损害
洪水带来的灾难
◎ 灾年 zāinián
受灾之年;荒年
◎ 灾情 zāiqíng
受灾的情况
灾情严重
◎ 灾区 zāiqū
受到灾害的地区
灾区急缺的药物已运到
◎ 灾星 zāixīng
给人带来恶运或灾难的人或事物
◎ 灾殃 zāiyāng
灾难;祸殃
遭灾殃
【巳集中】【火字部】灾·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3
【說文】同災。
(災)〔古文〕𤆎𦸜【唐韻】祖才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來切,𠀤音哉。【說文】天火也。【春秋·桓十四年】御廩災。又【玉篇】害也。【書·舜典】眚災肆赦。【傳】過而有害當緩赦之。【左傳·僖十三年】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又作菑。【詩·大雅】無菑無害。亦作甾。【史記·秦始皇紀】甾害絕息。又叶子之切。【史記·龜筴傳】十有二月日至爲期,聖人徹焉,身乃無災。又叶將侯切。【班固·幽通賦】震鱗漦于夏庭兮,帀三正而滅周。巽羽化于宣宮兮,彌五辟而成災。【說文】本作烖。或作灾。籀文作災。
(災)考證:〔【書·堯典】眚災肆赦。〕謹照原書堯典改舜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