沌


● 沌dùn ㄉㄨㄣˋ
◎ 〔混(hùn )沌〕见“混”。
◎ 〔沌沌〕a.水势汹涌的样子;b.浑沌无知的样子。
◎ 沌 dùn
〈形容词〉
(1) 愚昧无知。如:沌沌(昏昧无知的样子);沌乱(混乱)
(2) 另见 zhuàn
◎ 沌 zhuàn
〈名词〉
(1) 水名。在湖北省。上游为东荆河,至汉阳县沌口注入长江
沌,水名,在江夏。——《广韵》
(2) 另见 dùn
【巳集上】【水字部】沌·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廣韻】徒損切【集韻】杜本切【正韻】徒本切,𠀤音囤。混沌,元氣未判也。亦作渾沌。【揚子·太𤣥經】渾沌無端,莫見其根。又不開通之貌。【莊子·應帝王】中央之帝爲渾沌。【註】渾沌,無孔竅也。又渾沌,四兇之一。卽讙兜也。本獸名。【神異經】崑崙有惡獸,名曰渾沌。又【廣韻】【集韻】𠀤徒渾切,音屯。水勢也。【枚乗·七發】沌沌混混,狀如奔馬。【註】波相隨貌。又【博雅】混混沌沌,轉也。【孫子·兵勢篇】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又【集韻】殊倫切,音淳。與純同。粹也。又都困切,音頓。與忳同。愚貌。【老子·道德經】忳忳兮。或作沌。又柱兗切,音篆。水名。在江夏。【水經注】涉水,又逕沌水,口水,南通縣之太白湖,湖水東南通江,又謂之沌口。又有沌陽縣,處沌水之陽,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