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bù ㄅㄨˋ
◎ 副词。
◎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不fǒu ㄈㄡˇ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 不 bù
〈副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 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 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neither…nor]。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唐 ·韩愈 《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不 bù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 不 bù
〈形容词〉
(1) 通“丕”(pī)。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 不碍 bùài
无妨碍;没关系
行,行,不碍!我是又冷又饿,一阵儿发晕,不要紧!——老舍《骆驼祥子》
◎ 不安 bù’ān
(1)不安宁的
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2)感到烦恼、不宁或不祥之兆的
坐立不安
(3)客套话。表达歉意和感激
老来麻烦您,真是不安
◎ 不安分 bù’ānfèn
不守本分,不老实
这个人不安分
◎ 不白之冤 bùbáizhīyuān
白:弄清楚。指遭受不明不白、无中生有的冤枉,不获得昭雪的屈就
蒙受不白之冤
◎ 不搬陪 bùbānpei
(1)不相称
既做亲也罢了,只是有些不搬陪些!——《金瓶梅词话》
(2)现多作“不般配”
◎ 不卑不亢 bùbēi-bùkàng
不卑下也不高傲,态度言语有分寸
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老舍《四世同堂》
◎ 不备 bùbèi
(1)不完备,不详实
(2)没有准备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 不悖 bùbèi
不相违背;不相抵触
并行不悖
◎ 不比 bùbǐ
不同于,有差异,不可相比
不想今年不比往年。——刘半农《拟拟曲》
◎ 不必 bùbì
无须,不一定,没有必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唐·韩愈《师说》
◎ 不避 bùbì
(1)不回避,藐视困难和艰险
不避艰险
(2)不让,不亚于,不差于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汉·晁错《论贵粟疏》
◎ 不变 bùbiàn
(1)常用于诗或古文,可以意味不变的恒常性或稳定性
尔不变,余亦不变
(2)使…不发生不合心意的改变
现在的税额不变
(3)使[某物]不再改变
使一切未解决的问题…十年不变,在此期间将共同努力寻求永久的和平解决的办法
◎ 不便 bùbiàn
(1)不方便,会引起麻烦和问题的
在场的人太多,不便与他细谈
(2)不适宜,与日程或事先的安排不合
如果你没有什么不便的话,我想把时间提早一点
(3)手头紧、缺钱用
你如果一时手头不便,我可以先垫上
◎ 不辨菽麦 bùbiàn-shūmài
(1)辨不清大豆和麦子。比喻愚昧没有识别能力
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左传·成公十八年》
(2)形容愚昧,缺乏实际知识
世间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郭沫若《抱箭集·银杏》
◎ 不才 bùcái
(1)没有才能
某虽不才,愿替马幼常回。——《三国演义》
不才者得以自容,才者亦无以自见。——明·王鏊《震泽长语·国猷》
(2)不成才,无能力或一技之长
今有不才之才,父母怒之弗为改。——《韩非子·五蠹》
(3)丧失体面、荣誉的,带来耻辱或使丢脸的
如此看来,倒怕将来难免不才之事。——《红楼梦》
◎ 不才 bùcái
没有才能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不才往常见人读佛经,什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种无理之口头禅,常觉得头昏脑闷。——《老残游记》
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 不测 bùcè
∶料想不到的事情,多指祸患;意外
祸且不测,敢望报乎?——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战国策·燕策》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汉·贾谊《过秦论》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以防不测;险遭不测;不可探测的
◎ 不曾 bùcéng
(1)没有,从来就没有
一生不曾见过这种人
(2)亦作“未曾”
◎ 不差 bùchā
(1)全对,无差错
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2)不错,不坏
今年的麦收成想还不差。——叶圣陶《火灾·晓行》
◎ 不差毫发 bùchā-háofà
毫发:毫毛和头发。一点儿也没有差错,也作丝毫无差
这种测量不差毫发
◎ 不差累黍 bùchā-lěishǔ
形容丝毫不差(累黍:微小数量)
◎ 不臣 bùchén
旧指言行不符合臣子的规矩
◎ 不成 bùchéng
(1)
(2)不行,使不得,不可以
不成,那不成!不是这样抬法。——曹禺《北京人》
(3)无甚成就
学书不成,去学剑。——《史记·项羽本纪》
◎ 不成 bùchéng
——作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反问或揣度的语气,常与“难道”、“莫非”等词相呼应
老五不在这儿,莫非又下厂去了不成
◎ 不成话 bùchénghuà
(1)荒唐、可笑的
竟然做出这种事来,真不成话!
(2)亦称“不像话”
◎ 不成器 bùchéngqì
谓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后用以比喻不成材,没出息
玉不琢,不成器。——《礼记·学记》
多听得人说这厮不成器,如何却在这里?——《水浒传》
◎ 不成人 bùchéngrén
古称肢体、器官等有缺陷的人,后用来比喻行为恶劣的人
◎ 不成体统 bùchéng-tǐtǒng
体统:指体制格局、规矩等。形容言语行动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此时官厅上乱烘烘的,闹了个不成体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不逞 bùchěng
失意,不得志
◎ 不逞之徒 bùchěngzhītú
为非作歹,不能得手的人
如有不逞之徒,想趁机捣乱,就杀头不赦。——丁玲《水》
◎ 不吃 bùchī
(1)避免(如错误的、不合适的,令人讨厌的或有害的事物)正常的吃素的人只是不吃鱼、肉和禽类
(2)有意避开某事物;放过
不吃最后一道甜食
(3)不买帐
软硬不吃
◎ 不痴不聋 bùchī-bùlóng
借指故意不闻不问,装聋作哑
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痴不聋,不能为公
◎ 不齿 bùchǐ
不愿意提到,表示极端鄙视
巫臣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唐·韩愈《师说》
◎ 不耻 bùchǐ
不顾羞耻不以为有失体面;不以为耻
下第子不耻,遗才人耻之。——唐·贾岛《送沈秀才下第东归》
◎ 不耻下问 bùchǐ-xiàwèn
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 不啻 bùchì
(1)不止;不只
工程所需,不啻万金
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清·洪亮吉《治平篇》
(2)如同
人民盼望解放军,不啻大旱之望云霓
虽连城拱壁不啻也。——《聊斋志异·促织》
(3)不过
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 不出所料 bùchū-suǒliào
事由变化,未出乎其所预料之处
“果然不出所料,”这样的一念闪过校长先生的心头。——叶圣陶《一篇宣言》
◎ 不辞 bùcí
乐意去干,不辞让或不推辞
不辞劳苦
◎ 不辞而别 bùcí’érbié
(1)不向人告别就离开
他不想跟她去商议,他得走,想好了主意,给她个不辞而别。——老舍《骆驼祥子》
(2)不辞而别,匆匆离去,偷偷地离开,尤指未付款而离开
◎ 不辞劳苦 bùcí-láokǔ
虽然劳累辛苦,也不推辞。多形容工作勤奋
◎ 不错 bùcuò
(1)稍高于一般的,尚好;良好的,令人满意的,过得去的,合格的
英文掌握得不错,还懂得一点拉丁文
(2)表示肯定
不错,是擦洗得够干净的
(3)正确
◎ 不打不相识 bù dǎ bù xiāngshí
谓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上次闹了点误会,还记在心里?不打不相识嘛。来,里面坐。——陆文夫《不平者》
◎ 不打价儿 bùdajiàr
不讨价还价
◎ 不打紧 bùdǎjǐn
不要紧;无所谓
别人倒还不打紧,第一个着急的是我的母亲,叮嘱我不要再出去。——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
◎ 不打自招 bùdǎ-zìzhāo
原义是罪犯不用动刑,就招认自己的罪行。现在常用来比喻无意中暴露出自己的缺点或错误
这不是小邵的理想,是他陆荃自己的理想,是他不打自招。——秦兆阳《女儿的信》
◎ 不大 bùdà
范围有限或影响有限
他新近获得的财富对他们生活方式影响不大
◎ 不大 bùdà
(1)表示程度不深
他不大喜欢发牢骚。——丁玲《团聚》
(2)表示次数不多,不甚频繁
他最近不大来
◎ 不大对头 bùdàduìtóu
有了问题,出了毛病,指有[身心、机能]失调的迹象
感到他的胃开始不大对头了
◎ 不殆 bùdài
不危险,不会失败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 不待 bùdài
不必,不用;不等
不待你来,他就走了
◎ 不单 bùdān
(1)不止
超额完成任务的,不单是这个生产队
(2)不但
人民解放军不单是战斗的队伍,也是生产的队伍
◎ 不丹 Bùdān
亚洲喜马拉雅山东段王国。北与中国接壤,南与印度交界。面积47000平方公里。人口1442000(1990年)。首都廷布
◎ 不但 bùdàn
不仅,不只是——用在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的前一分句,指出并承认某层意思,后一分句常有“而且”、“并且”、“也”、“还”、“又”等词相呼应,表示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我们的家乡不但风景优美,物产也很丰富
◎ 不当 bùdāng
不妥当,不适当
多有不当,望乞海涵
◎ 不当紧 bùdāngjǐn
(1)当
(2)犹言不要紧,不重要
你说的啥话!我奶奶和他,—娘养的,亲戚都要替他家脸红!这不当紧。他给一下河沿的贫雇农丢人哩!——柳青《创业史》
◎ 不当事 bùdāngshì
(1)(当
从前是把粪土不当事永不施肥,而今也认真收拾粪土大量施肥了。——《解放日报》
◎ 不倒翁 bùdǎowēng
(1)
(2)一种形状像人而在造形和重量上制成一经触动就摇摆然后恢复直立状态的玩具
(3)比喻某些善于应付环境而能长期保持自己权位的人,有贬义
◎ 不到 bùdào
(1)不足,少于…
不到四分钟驶行了一公里
(2)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
教师抱怨那个孩子不到学校上课
(3)不周到
我们是粗人,照顾不到,请多原谅
◎ 不道 bùdào
(1)不料
不道国民党政府却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的罪名。——鲁迅《“友邦惊诧”论》
(2)无道
大逆不道
◎ 不到黄河心不死 bù dào Huáng Hé xīn bù sǐ
(1)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2)明明不可为,偏偏要干,不听他人劝阻,必至最后失败绝望而后止
◎ 不到长城非好汉 bù dào cháng chéng fēi hǎo hàn
比喻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就不是英雄豪杰
◎ 不得 bùdé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 不得不 bùdé bù
(1)作为义务或必要做的
他们不得不去参加一次葬礼
(2)必须
要取得学位,你就不得不通过一定的考试
◎ 不得而知 bùdé’érzhī
无从知道
◎ 不得开交 bùdé-kāijiāo
见“不可开交”
◎ 不得了 bùdéliǎo
非常严重的,会导致很严重的结果或后果的
成绩不夸跑不了,缺点不找不得了
◎ 不得了 bùdéliǎo
——表示程度,特别地
他高兴得不得了
坏得不得了
◎ 不得人心 bùdé-rénxīn
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拥护;得不到众人的好评
◎ 不得要领 bùdé-yàolǐng
指没有掌握事物的关键,没抓住主要矛盾
◎ 不得已 bùdéyǐ
无可奈何;不能不如此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不得志 bùdézhì
谓志愿不能实现或欲望不能满足
老五认为教民办学校是自己不得志
◎ 不登大雅之堂 bù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
(1)进不了文雅高贵的场所。喻粗俗不文雅
而不登大雅之堂的乱弹——皮簧,居然登了大雅之堂。——瞿秋白《乱弹代序》
(2)亦作不登大雅
按照老看法,这类书至多只能指示童蒙,不登大雅。——朱自清《文心序》
◎ 不等 bùděng
有差异,不相同,不一样
数量不等
大小不等
◎ 不等号 bùděnghào
表示两个数或两个代数式的不等关系的符号。基本的不等号有大于(>)、小于(<)和不等于(≠)三种
◎ 不等式 bùděngshì
(1)用不等号表示出来的两个量之间的不相等性(如用<、>和≠分别表示“小于”、“大于”和“不等于”)的表达式
2<3、4>1和a≠b均为不等式
(2)不等量,小于或者大于另一数量的数学量
同向不等式相加之和仍得同向不等式
◎ 不点儿 bùdiǎnr
一点儿,没有多少
要不了多少,不点儿就够了
你不点儿,他不点儿,加起来就多了
◎ 不丁点儿 bùdīngdiǎnr
一点点儿,极言量或体积之小
我那头猪喂了半年多了,还是不丁点儿
不丁点儿银子,也想喝酒
◎ 不定 bùdìng
(1)副词,表示不肯定,后面常有表示疑问的词或肯定和否定相叠的词组
一天他不定来多少次
我明天还不定去不去呢!
(2)不稳定
方向不定的风
心神不定
◎ 不定方程 bùdìngfāngchéng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的方程,一般具有无数个解,如2x+y=9
◎ 不动产 bùdòngchǎn
不能移动或一旦移动就受损失的财产,如房屋及屋内的水暖设施
◎ 不冻港 bùdònggǎng
常年不冰冻的海港
◎ 不动声色 bùdòng-shēngsè
不说话,也不表露感情的变化,形容沉着、镇静
◎ 不独 bùdú
连词。不但
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鲁迅《祝福》
◎ 不端 bùduān
不正经,不正直、端庄
行为不端
◎ 不断 bùduàn
(1)保持或继续,常以没有停顿、没有终止和不间断的方式
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没干扰或阻碍的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3)继续但时有停顿的
他的不断出现,引起了我们的警惕
(4)不绝,接连不断
夏天这里洪水不断
子孙满堂,万世不断
◎ 不对 bùduì
(1)有误差或错误的
数字正确,但总数不对
(2)不正常的
脸色不对
(3)不和睦;合不来
他们几个素来不对
◎ 不对茬儿 bùduìchár
与实际不相符,不对头
这事怎么不对茬儿呀
◎ 不对劲 bùduìjìn
(1)不正常,异常
秀兰觉得不对劲儿,心中不安。她进了草棚屋,问妈:“啥事?”——柳青《创业史》
(2)不投契,不投合
她觉得有点不对劲,不敢再去纠缠他,又各自去整理行李去了。——郭沫若《行路难》
◎ 不对头 bùduìtóu
(1)不合格的;有差错的;不令人满意的
看不出它有什么不对头
(2)不符合;不合拍
元孩听见他这些话,跟在区上开会那精神完全不对头。——赵树理《邪不压正》
◎ 不二 bù’èr
(1)没有两样,一致和相同的
君令不二
(2)专一,不变心
对革命坚贞不二
◎ 不二法门,不二门 bù’èr-fǎmén,bù’èrmén
佛教用语。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今用以称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是法修行遍,方栖不二门。——姚合《寄不疑上人》
度世之不二法门,岂有过此!——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 不二价 bù’èrjià
价一律,不卖两种价钱
◎ 不乏 bùfá
不缺少;很多
不乏其人
不乏先例
◎ 不乏其人 bùfá-qírén
不缺少那样的人。表示那样的人不少
◎ 不法 bùfǎ
(1)
(2)不守法、不守纪律
(3)不效法,不仿效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吕氏春秋·察今》
◎ 不法之徒 bùfǎzhītú
(1)歹徒或逃犯,流窜或犯有暴力行为罪行的亡命之徒
探矿人、经纪人、赌棍、不法之徒及其他各色各样的人的涌流
(2)对抗或违反法律的人
◎ 不凡 bùfán
不平凡,不一般
举止不凡
◎ 不方便 bùfāngbiàn
办事遇到阻碍,行动有妨碍
◎ 不防 bùfáng
(1)没有料想到
冷不防
倘有不防的事如何得了
(2)没有防备
乘其不防
◎ 不妨 bùfáng
(1)最好还是
你不妨现在就告诉他
(2)无任何害处
你不妨去碰碰运气
(3)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我不妨说,传导声音的机械装置是完善的
◎ 不费吹灰之力 bù fèi chuīhuī zhī lì
形容很轻松地就能把事情办成
◎ 不分彼此 bùfēn-bǐcǐ
形容关系很密切
◎ 不分青红皂白 bù fēn qīnghóng-zàobái
不分是非,不加辨别地
这帮歹徒在大街上不分青红皂白地乱开枪
◎ 不服 bùfú
(1)拒绝服从
不服指导
(2)认为裁决不公,拒绝承认
不服裁判
(3)拒绝承认
不服罪
不服老
(4)不同意,持不同意见
对大家的批评不服
(5)不适应
水土不服
◎ 不服 bùfú
在诉讼或起诉过程中就法官的裁决或法官主管的某件事[向陪审团]在口头或以书面声明不接受
◎ 不服气 bùfúqì
不平;不心服
我说这是农民意识,他还不服气。——杜鹏程《保卫延安》
◎ 不服水土 bùfú-shuǐtǔ
服:习惯;水土:指一地的饮水、气候、环境等。不能适应某一地区的气候、饮食等
远客不服水土
◎ 不该 bùgāi
不应当,不应该
你不该浪费时间
◎ 不甘 bùgān
不肯;非心所愿
不甘人下
◎ 不尴不尬 bùgānbùgà
左右为难,不知如何处理才合适
◎ 不干不净 bùgān-bùjìng
(1)粗俗、下流、道德上不纯的
里头还有些不干不净的话
(2)不清洁
◎ 不甘寂寞 bùgān-jìmò
不甘心被冷落,被遗忘
◎ 不甘心 bùgānxīn
不情愿。同“不甘”
◎ 不敢 bùgǎn
(1)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 不敢当 bùgǎndāng
(当
富黄瓜从来没见过三官对人这样和气,他觉得有些不敢当似的,于是也亲热的陪笑着。——吴组缃《山洪》
◎ 不赶趟 bùgǎntàng
〈方〉∶赶不上
白玉山正正经经回答道∶“不行,得赶快,要不就不赶趟”。——周立波《暴风骤雨》
◎ 不敢越雷池一步 bùgǎnyuèléichíyībù
比喻不敢越出一定范围
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庾亮《报温峤书》
◎ 不恭 bùgōng
(1)对应尊敬或崇拜的某事物缺少适当的尊敬
言词不恭
(2)有损礼仪或礼节的
却之不恭
(3)不严肃、开玩笑似的
玩世不恭
◎ 不公 bùgōng
不公正,不合理
分配不公
◎ 不攻自破 bùgōng-zìpò
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或站不住脚,比喻事物的荒谬
造天而逆人,宜不攻而自破矣。——宋·欧阳修《贺平贝州表》
◎ 不共戴天 bùgòngdàitiān
不愿与仇人共生世间,比喻仇恨极深
此不共戴天之仇,儿誓不与俱生人世。——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你我不共戴天
不共戴天之仇
◎ 不苟言笑 bùgǒuyánxiào
苟: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人态度稳重、严肃
这位郑伯才君,……向来是个讲宋学的,方领矩步,不苟言笑。——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 不够 bùgòu
马马虎虎,漫不经心地
对孩子们关心不够
◎ 不够 bùgòu
(1)供不应求的;不足需要的
经费不够而推迟修建
(2)表明或表示缺乏技能或才能
他对人的心理的探讨和他对人物的创造是不够的
◎ 不顾而唾 bùgù’értuò
头也不回便啐唾沫。形容盛怒
◎ 不关痛痒 bùguān-tòngyǎng
比喻没有切身的关系或利害冲突,也指不涉及实质问题
◎ 不管 bùguǎn
(1)不顾,不被相反的力量阻塞或阻止;无视不利的结果
不管身体好坏,他都工作到深夜
(2)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副词“都”“总”“也”等跟他呼应
只看到他的一些缺点,认为这些缺点在他身上是不可饶恕的,而不管这些缺点在别人身上的情况如何
◎ 不管三七二十一 bùguǎn sān qī èrshíyī
不问情由或不顾一切
◎ 不光 bùguāng
(1)[口]
(2)不但,不仅
(3)不止
来访的不光是他一个人
◎ 不规矩 bùguīju
不端行为;不正派举止;粗鲁表现;品行不良
◎ 不轨 bùguǐ
不守法的事。轨,车辙,引申为法度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后汉书·张衡传》
◎ 不过 bùguò
(1)——用在形容词性的词组或双音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很高
那就再好不过了
(2)——作连词,表示转折,只是
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清·洪亮吉《治平篇》
病人精神还不错,不过胃口还不好
(3)副词,指明范围;只,仅仅
不过是个小孩子
◎ 不过意 bùguòyì
过意不去
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范进中举》
◎ 不寒而栗 bùhán’érlì
不冷而发抖。指恐惧心理引起的惊抖
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郡中不寒而栗。——《汉书·义纵传》
全身不寒而栗
◎ 不含糊 bù hánhu
(1)
(2)不畏惧,不犹豫
人家南征北战几十年,向来是不含糊的
(3)出色
要说他的水平,那可真是不含糊
◎ 不好不坏 bùhǎo-bùhuài
既不值得称赞,也不值得责备的∶过得去的,中等的,不突出的
在机关里工作,做得不好不坏
◎ 不好看 bù-hǎokàn
(1)不体面、不光采的
虽然自古皆有死,这回死得不好看。——《二刻拍案惊奇》
(2)不优美的
在他的眼中她总是不好看的
(3)难堪
◎ 不好惹 bù-hǎorě
(1)不是可以随意处置的
别看他小,可也是不好惹的
(2)不容易对付
这对选手不好惹
◎ 不好意思 bù hǎoyìsi
(1)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
不好意思推辞
(2)害羞;难为情
她被夸得不好意思
◎ 不和 bùhé
(1)意见分歧
这两人之间从未有任何不和
(2)
(3)不一致、不团结,缺乏和谐和一致的意见
制造不和
(4)以争吵,摩擦和对立为特色的持久的不一致
由这种局势而引起的争论是激烈的,不和看来要表面化
◎ 不合时宜 bùhé-shíyí
(1)不符合当前的潮流,与当前的社会思想、习俗等不相投合
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红楼梦》
凭君莫漫夸流俗,不合时宜未可师。——柳亚子《为何香凝先生题画》
(2)亦称“不入时宜”
◎ 不哼不哈 bùhēng-bùhā
不说话,也指该说而不说
◎ 不怀好意 bùhuái-hǎoyì
胸怀恶意,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 不欢而散 bùhuān’érsàn
说话不投机,大家不愉快地分手
我真要立刻跳起来,但已有别一个教员上前驳斥他了,闹得不欢而散。——鲁迅《两地书》
◎ 不慌不忙 bùhuāng-bùmáng
具有放松的特点;从容
大摇大摆地走着不慌不忙的步子
◎ 不遑 bùhuáng
没有时间;来不及
然而刚肠激发,不遑辞候,惊扰宫中,复忤宾客。——唐·李朝威《柳毅传》
◎ 不惑 bùhuò
(1)遇事能明辨不疑
人以怒迁,公能自克;人以利回,公能不惑。——宋·曾巩《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
(2)四十岁的代称
四十而不惑
◎ 不及 bùjí
(1)不如,比不上
不及50几年前
(2)赶不上,来不及
躲避不及
后悔不及
(3)够不上
(4)未被接近
作为对风采的描绘…,这部书是其他任何书都不及的
◎ 不即不离 bùjí-bùlí
佛教用语,不接近亦不远离(指人际关系)
◎ 不及格 bù jígé
(1)
(2)不够或达不到标准
(3)评定[一个学生]成绩不能通过所要求的标准
教师只让他的两个最坏的学生不及格
(4)证明缺少知识或技巧而不能通过(一项试验或课程)他的化学不及格
◎ 不及时 bù jíshí
没有赶上时候
如雨下得不及时,它们可能不会开花
◎ 不计 bùjì
把…排除或不计算在内(如从考虑中)在决定乳脂生产的平均数时,最好把所有头胎生的小母牛不计在内
◎ 不计 bùjì
不计较;不考虑
不计成本
不计个人得失
◎ 不济 bùjì
(1)差,不好
几个兄弟中他是最不济的一个
第二天,不但眼睛窊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鲁迅《祝福》
(2)不成功
事又不济,反为所笑!——《三国演义》
◎ 不计其数 bùjì-qíshù
数目甚多,无法计算或不甚记
船面上坐的人口,男男女女,不计其数。——《老残游记》
◎ 不济事 bù jìshì
(1)不能成事;不顶用
封侯不济事,要有钱才能办事呀。——《老残游记》
(2)∶病重无救
[鲍老]向着刘住儿说道:“你们老奶奶子不济事儿咧。”——《儿女英雄传》
◎ 不假思索 bùjiǎ-sīsuǒ
不花时间考虑或思索马上作出反应,形容说话做事敏捷
◎ 不价 bùjie
(1)〈方〉
(2)表示否定
不价,那不是你的书
(3)表示不这样做
我才不价呢
今天下馆子得你请客,不价,我不去
(4)也作“不家”
◎ 不减 bùjiǎn
不次于,不少于
其英雄本色不减当年
◎ 不检点 bù jiǎndiǎn
(1)不受约束
丝丝道:“泣月南楼。”行者一时不检点,顺口招道:“拜佛西天。”——《西游记》
(2)行为不端,举止不正派
他行为不检点
◎ 不见 bùjiàn
(1)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东西]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 不见得 bùjiànde
不太可能,不一定
他今晚不见得会来
◎ 不见棺材不落泪 bù jiàn guāncái bù luòlèi
比喻不到最后失败决不罢休
◎ 不见经传 bùjiàn-jīngzhuàn
(1)经传:指典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过这样的记载。后指言论没有书本根据,没有来历
(2)人或物没有大名气
此人名不见经传
◎ 不见舆薪 bùjiàn-yúxīn
看不见一车柴禾。比喻不下功夫去做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
◎ 不结盟国家 bùjiéméngguōjiā
指执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政策,参加不结盟会议的国家
◎ 不结盟运动 bùjiéméng yùndòng
1956年,铁托、尼赫鲁等在南斯拉夫发表联合声明,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举行了第一届不结盟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非集团的原则,目前已有100余个成员国
◎ 不介入 bù jièrù
(1)不参与政治或不介入国际事务(如指一国政府)(2)拒绝介入或拒绝承担义务;拒绝介入或拒绝承担义务的情况
◎ 不介意 bù-jièyì
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对此我不介意
◎ 不仅 bùjǐn
(1)不止这一个[项],还有类似的
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看法
(2)用作关联词“不仅…而且(还会)”的第一成分
将不仅揭示出了邪恶的缺陷,还会带来某些永恒的好处
◎ 不尽 bùjìn
(1)不完全
不尽合理
(2)没有尽头;不完
感恩不尽
◎ 不尽然 bù jìnrán
不完全这样
◎ 不仅…而且 bùjǐn…érqiě
(1)除…外还
不仅字的拼法,而且连语法形式也变为常规化了
(2)∶不仅;除…外,并且
不仅身体好,而且技术好
◎ 不禁 bùjīn
抑制不住,不由得
不禁失笑
不禁鼓起掌来
不禁不由
◎ 不近人情 bùjìn-rénqíng
言行与人情世故有违背的
这个人办事一向不近人情
◎ 不经意 bù jīngyì
不留意
◎ 不经之谈 bùjīngzhītán
荒诞没有根据的话(经:正常)这和尚疯疯癫癫说了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红楼梦》
◎ 不景气 bùjǐngqì
不兴旺
◎ 不胫而走 bùjìng’érzǒu
没有小腿却能跑。形容消息等传播迅速
◎ 不究 bùjiū
不追查;不仔细推求
窃恐词人不究立言初意,谬信《琵琶》王四之说,因谬成真。——李渔《闲情偶寄·词曲》
◎ 不久 bùjiǔ
(1)很快,不需太多时间
水库不久就能完工
(2)指相隔不长的时间
插完秧不久就下了一场雨
(3)离现在或过去某个时候不远的将来
好在桂升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久就要出来的,你放心好了
◎ 不咎既往 bùjiù-jìwǎng
对以前的错误不再批评责备
以后惟有以宽大为念,不咎既往。——清·薛福成《咸丰季年三奸伏诛》
◎ 不拘 bùjū
(1)不拘泥,不计较
不拘小节
(2)不受局限或限制
字数不拘
(3)不夺取或据为己有
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为。——《庄子·天地》
◎ 不拘 bùjū
不论,不管
不拘什么任务,只要对人民有益的,我都愿意接受
◎ 不拘一格 bùjū-yīgé
不局限于一个规格、标准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不但体裁,风格,题材,表现手法可以鼓励勇于创新,甚至连主题,也可以是不拘一格的。——秦牧《艺海拾贝·“果王”的美号》
◎ 不具 bùjù
(1)不一一详说(旧时书信结尾用词)余容面叙,不具
(2)散失不完备
旧籍散亡,典章不具
◎ 不觉 bùjué
(1)
(2)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
一路景物极佳,也就不觉路途遥远
(3)想不到,无意之间
天天作诗著文,天长日久不觉已是著述颇丰
(4)不禁,不由得
他们两双眼好像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扬沫《青春之歌》
◎ 不绝如缕 bùjué-rúlǚ
象用一根细线连着,形容极其危急。现在也形容声音细微而连绵不断
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歌声》
◎ 不刊 bùkān
不可改易。古代的文书刻在竹简上,错了就削去,这叫“刊”
此地学不刊之说也。——[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 不堪 bùkān
(1)不能胜任,不能承当
不堪此重任
(2)忍受不了
不堪母驱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不堪回首
不堪其苦
(3)不可能,不可
不堪入耳
◎ 不堪 bùkān
(1)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深
忙碌不堪
疲备不堪
(2)坏到极点
那饭菜都系不堪之物。——《红楼梦》
◎ 不堪回首 bùkān-huíshǒu
不忍回头再想过去的事。形容境遇和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后对往昔的感慨
◎ 不堪入耳 bùkān-rù'ěr
形容言语十分粗野难听
他觉得他不该转述那些不堪入耳的粗话来加重她的不幸。——沙汀《淘金记》第十五章
◎ 不堪入目 bùkān-rùmù
指粗俗,使人看不下去
此数肴也,以先生视之,固不堪入目矣。——清·李汝珍《镜花缘》
◎ 不堪设想 bùkān-shèxiǎng
不能想象,多指事情发展到极坏的地步
◎ 不堪言状 bùkān-yǎnzhuàng
指无法用言语形容。状,描述
然而我在南京住了几时,官场上面的举动,也见了许多,竟有不堪言状的。——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不堪一击 bùkān-yījī
堪:承受。经不起打击,打一下都受不了。形容很脆弱
在败亡的时候,暴君们是多么的无力,他们的王国就成了不堪一击的纸糊的东西。——巴金《给西方作家的公开信》
◎ 不堪造就 bùkān-zàojiù
造就:培养使有成就。没有培养前途
他不能相信她的本质就是不堪造就的。——老舍《四世同堂》
◎ 不刊之论 bùkānzhīlùn
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
◎ 不看僧面看佛面 bù kàn sēngmiàn kàn fómiàn
指看在第三者的情面上给予帮助或宽恕
务望娘舅不看僧面看佛面,只算看我母亲的面吧。——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不亢不卑 bùkàngbùbēi
为人处世既不傲慢又不自卑
◎ 不可 bùkě
(1)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 不可多得 bùkě-duōdé
形容非常稀少,难得
◎ 不可告人 bùkě-gàorén
不能告诉别人,多用以形容邪恶的目的等
◎ 不可估量 bùkě-gūliàng
难以估计
◎ 不可救药 bùkě-jiùyào
病重到已无法用药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惜其乱势已成,不可救药。——《宋史·钦宗纪赞》
◎ 不可开交 bùkě-kāijiāo
指无法摆脱
忙得不可开交
◎ 不可理喻 bùkě-lǐyù
没法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蛮横、固执、愚昧
◎ 不可名状 bùkě-míngzhuàng
不可用言语来形容(名:说出)
◎ 不可磨灭 bùkěmómiè
指功绩、印象永久存在而不会消失
◎ 不可企及 bùkě-qǐjí
企及:希望赶上。指远远赶不上
◎ 不可胜数 bùkě-shēngshǔ
形容数目极多,数不过来
◎ 不可收拾 bùkě-shōushi
形容事态严重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 不可思议 bùkě-sīyì
(1)指怪诞出乎常情
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事情变化缺乏可能性
(2)对事物的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无法想象
一件事既是又非,是不可思议的
◎ 不可同日而语 bù kě tóngrì ér yǔ
(1)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话。形容不能相比或相提并论
夫破人之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战国策·赵策二》
(2)亦作“不可同年而语”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汉·贾谊《过秦论》
◎ 不可言喻 bùkě-yányù
无法用语言来说明,只可意会
◎ 不可言状 bùkě-yánzhuàng
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 不可一世 bùkě-yīshì
形容人自以为高人一等,目空一切,今多含有讽刺的意味
圆圆的脸盘,两目炯炯有光,于盎然春气里,时时流露不可一世的精神。——《孽海花》
◎ 不可逾越 bùkě-yúyuè
无法超过
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 不可终日 bùkě-zhōngrì
一天也过不下去。形容内心极度不安或局势极为紧迫
◎ 不克 bùkè
不可能;未能攻克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 不肯 bùkěn
——用于否定式助动词表示拒绝
他不听劝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装一台辅助引擎
◎ 不快 bùkuài
(1)[心情]不愉快
(2)[身体]不舒服
(3)慢
(4)刀不锋利
◎ 不愧 bùkuì
无愧于;名副其实
不愧为艺术大师
◎ 不愧不怍 bùkuì-bùzuò
光明正大,行为正派,问心无愧
◎ 不赖 bùlài
不错,好。方言
郭全海对自己的事总是随随便便的,常常觉得这个好,那个也不赖。——周立波《暴风骤雨·分马》
◎ 不郎不秀 bùláng-bùxiù
=不稂不莠。比喻不成材。(“郎”,元明时代指平民子弟,“秀”指官僚贵族子弟)
◎ 不稂不莠 bùláng-bùyǒu
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既不象稂,也不象莠,比喻不成材或没出息
第一要他自己学好才好,不然,不稂不莠的,反倒躭误了人家的女孩儿,岂不可惜?——《红楼梦》
◎ 不劳而获 bùláo’érhuò
不要花费自己的劳力而取得占有权
他们在这里过着不劳而获,穷奢极欲的生活
◎ 不了了之 bùliǎo-liǎozhī
了:完毕,结束。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放在一边不管,听其自然无限期地拖延下去,就算完事了
我们不能对此事不了了之
◎ 不冷不热 bùlěng-bùrè
(1)指温度不高不低;冷热适中
昆明四季如春,不冷不热
馒头不冷不热正好吃
(2);比喻对人态度一般
◎ 不理 bùlǐ
(1)置于不顾,不理睬
别不理他,要帮助他
(2)不理会,不在乎,不当一回事
我才不理这些闲话呢
◎ 不理睬 bù lǐcǎi
漠然而视;傲慢地或目空一切地忽视
这两位中国的发言人…不理睬他们曾认识过的记者们
◎ 不理会 bù lǐhuì
(1)不值得重视,不理
不理会一个同僚的粗野无礼
(2)不愿理会
不理会友好的表示
(3)排除在考虑之外
这个…党倾向于完全不理会国有化
◎ 不力 bùlì
(1)不尽全力;不用力
办事不力
(2)效率和成效低
领导不力
◎ 不利 bùlì
(1)延缓,阻碍或制造更多困难
对冷静讨论不利的气氛
不利的商业气候
不利的风向
对一个新企业预示不利的形势
(2)具有失败的特性
在对于政府极为不利的时候,进行一次必要的补选
(3)不幸
对我们来说,今年一直是个不利年头
(4)
(5)与预期事项或希望相反的
认为当前购买耐用的消费品是个不利的时候
(6)对身心有害
对健康不利的气候
(7)有害,有危害
此书在青少年中造成的影响是不利的
(8)不顺利或不能取胜
出师不利
(9)刀刃不锋利
刀刃不利
◎ 不良 bùliáng
(1)不利于心身健康的
不良倾向
(2)有害无益的
不良影响
(3)用心险恶的
存心不良
(4)效率很低的
房里供暖不良的一天
◎ 不料 bùliào
没想到地,没有预先料到地
早上天气还好好的,不料下午竟下起雹子来
◎ 不露锋芒 bùlù-fēngmáng
(1)比喻才干不外露
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沈括《梦溪续笔谈》
(2)亦称“不露圭角”
◎ 不露声色 bùlù-shēngsè
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
但他另有主张,在汉奸面前先不露声色,暗中观察观察再说
◎ 不伦不类 bùlún-bùlèi
(1)谓非其伦类,犹非驴非马,不三不四
簇新的陈设,只是摆得不伦不类。——《儿女英雄传》
不伦不类的比喻
他变得很爱喝酒,老跟些不伦不类的朋友胡混。——高云览《小城春秋》
(2)亦称“不三不四”
(3)不属于一定阶级、党派或类型的人;难以名状的人或事物;亦指无确定信仰的人,骑墙派
◎ 不论 bùlùn
不进行深入讨论、考察或评论
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他就置之不论了
◎ 不论 bùlùn
(1)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
(2)无论,不管
不论你走到那里,都别把我忘了
◎ 不落窠臼 bùluò-kējiù
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多指文学艺术)
◎ 不落俗套 bùluò-sútào
(1)以背离惯例或传统为特征的
不落俗套的美术设计
(2)不因袭陈旧的格式
这个作品的结构也比较新颖,不落俗套
◎ 不毛 bùmáo
[指土地或地区]不宜种植物的;贫瘠的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诸葛亮《出师表》
在与他们小屋邻接的一圈不毛之地上,所获收成十分可怜
◎ 不毛之地 bùmáozhīdì
贫脊荒凉不长庄稼的地方,废弃的土地
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三国演义》
◎ 不免 bùmiǎn
免不了;难免
这段公路太窄,往来车辆有时不免拥塞
◎ 不妙 bùmiào
不好,更为不好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鲁迅《狂人日记》
“不出席”更加不妙
◎ 不敏 bùmǐn
不聪明,不明事理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孟子·梁惠王上》
◎ 不明 bùmíng
(1)
(2)尚未清楚地辨明、确定或明确方位的
一场起源不明的火烧毁了州议会厅
(3)无明确方向的
雄心勃勃,但宗旨不明
(4)[意思]含混的,含糊的
情况不明
◎ 不明 bùmíng
(1)没有理解或不懂得
不明事理
(2)不了解,未弄清
不明真象
◎ 不名一钱 bùmíng-yīqián
形容极其贫穷,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
竟不名一钱,寄死人家。——《史记》
◎ 不名一文 bùmíng-yīwén
没有一文钱,极其贫困
他生活困难到了不名一文的地步
◎ 不谋而合 bùmóu’érhé
(1)没有经过商量而见解一致
意见不谋而合
(2)亦称“不谋而同”
◎ 不能 bùnéng
(1)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方〉∶不至于
◎ 不能不 bùnéng bù
必然,一定会
反对工业意外事故的运动不能不产生后果
◎ 不能自拔 bùnéng-zìbá
指自已无法从某种情况中解脱出来
◎ 不能自已 bùnéng-zìyǐ
已:停止。多指不能控制自已的感情
臣虽至愚至陋,何能有知,徒以忠愤所激,不能自已。——宋·辛弃疾《美芹十论》
◎ 不念旧恶 bùniàn-jiù’è
不记住或不计较跟别人之间过去的嫌怨(见于《论语·公冶长》)
◎ 不怕 bùpà
不畏惧;不害怕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真理,它是不怕批评的
◎ 不怕 bùpà
——连词。犹言纵然,即使
比如童生进了学,不怕十几岁,也称为“老友”;若是不进学,就到八十岁,也还称“小友”。——《儒林外史》
◎ 不配 bùpèi
条件不合,不相称
我不配爱你
◎ 不配 bùpèi
(1)不相称
这两只花瓶有大小,放在一起不配
(2)不够格
他想当演员,我看还不配!
◎ 不偏不倚 bùpiān-bùyǐ
倚:偏向。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公正或中止
一般说来,法官们都诚挚地、热切地希望不偏不倚和公正
陪审员们仍然不偏不倚
女儿讲她父亲的事,其忠实和不偏不倚的程度令人吃惊
◎ 不平 bùpíng
(1)
(2)不公平
(3)不公平的事
(4)因不平的事而激动,愤怒或不满
先生不平,具状其囊狼怜惜之意。——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 不平则鸣 bùpíng-zémíng
对不公平的事表示愤慨,提意见
◎ 不破不立 bùpò-bùlì
谓旧的不破除,新的就不能建立起来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
◎ 不期 bùqī
(1)
(2)没有约定
不期而遇
(3)不料;想不到
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西游记》
◎ 不期而会 bùqī’érhuì
(1)期:约定日期。没有相约而意外地遇见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柳永《秋夜月》
(2)——亦称“不期而遇”
晚上九点钟光景,吴公馆里不期而会的来了些至亲好友,慰问吴荪甫在厂所受的惊吓。——茅盾《子夜》
◎ 不期而遇 bùqī’éryù
未经约定而意外相遇
◎ 不齐 bùqí
在质或量方面、大小或程度上不一致的;多变的,可变的,不规则的,不均匀的
脉律不齐
◎ 不起眼 bùqǐyǎn
(1)不突出或不显著的,不引人注目的
大红的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黑的又过暗。——《红楼梦》
(2)看上去似乎不重要
别看这活不起眼
◎ 不情之请 bùqíngzhīqǐng
不合情理的要求,是对自己的请求的客气说法
◎ 不求甚解 bùqiú-shènjiě
(1)原指读书只求理解精,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无贬义
好读书,不求甚解。——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现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也指了解情况不深入
◎ 不屈不挠 bùqū-bùnáo
(1)形容顽强斗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
那种不屈不挠的、要征服一切的心情
(2)不愿改变目的或意见
脾气暴躁,态度严厉,在履行他认为是自己的职责时,是不屈不挠的这样个人
◎ 不然 bùrán
(1)不是这样,并非如此
其实不然
(2)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否定对方的话
不然,事情没有那样简单
(3)否则,表转折,不这样做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或情况
我得早点去,不然就赶不上大车了
(4)否则
要去就别迟到,不然,就甭去了
◎ 不让 bùràng
(1)不逊让;不推辞
当仁不让
(2)不同意,不许
我想帮帮忙,他还不让呢
◎ 不饶 bùráo
不饶恕,要惩治
你要是对她不敬,我可不饶你
◎ 不仁 bùrén
(1)不讲仁德
不仁不义
(2)活动不灵,感觉丧失
肢体不仁
老的不行了,脑子都不仁了
◎ 不日 bùrì
不几天;不久(限用于未来)我不日到京,请准备住处
◎ 不容 bùróng
(1)不许;不让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
(2)不容许存在;不接纳(为世所不客)
◎ 不容分说 bùróng-fēnshuō
不许对方辩解
◎ 不如 bùrú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ù rù hǔxué,yān dé hǔzǐ
不深入到老虎的洞穴中,就得不到老虎崽子。指不敢于冒险、不经历艰难险阻,就不会取得成就
◎ 不若 bùruò
即不如
不若与人。——《孟子·梁惠王下》
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bùsāi-bùliú,bùzhǐ-bùxíng
(1)(塞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其亦庶乎其可也。——韩愈《原道》
◎ 不三不四 bùsān-bùsì
(1)不正派
不三不四的人
(2)不伦不类,不像样子的
自己生造的不三不四的词句
(3)不严肃的或不实事求是的
说些不三不四的话
◎ 不上不下 bùshàng-bùxià
(1)上也上不得,下也下不得,进退两难之意
把妹子的终身误得不上不下,也不是个长久之策
(2)亦作“不上不落”
(3)不好不坏
不上不下地生活下来
◎ 不慎 bùshèn
不小心
◎ 不甚了了 bùshèn-liǎoliǎo
了了:明白。心里不太明白
我不甚了了,听说是大约三百多银子一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
◎ 不省得 bùxǐngde
不明白
◎ 不省人事 bùxǐng-rénshì
(1)不明世事
小妹一时粗卤,年幼不省人事。——《水浒全传》
(2)昏迷失去知觉
他叔嫂二人,一发糊涂不省人事。——《红楼梦》
被击倒在地不省人事
完全不省人事地躺在那里无人照管
◎ 不胜 bùshèng
受不住,承担不了。胜:承受,经得起
刑人如恐不胜。——《史记·项羽本纪》
驴不胜怒;蹄之。——唐·柳宗元《三戒》
◎ 不胜桮杓 bùshèng-bēisháo
禁不起多喝酒,即醉了。“桮”同“杯”。“杓”:酒器
◎ 不胜枚举 bùshèng-méijǔ
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为数极多
至于花型、式样更是多到不胜枚举
奇迹之多,简直不胜枚举
◎ 不识好歹 bùshí-hǎodǎi
分不清好和坏
你们这班牛马奴隶,真真不识好歹。——《文明小史》
◎ 不识抬举 bùshí-táijǔ
不知道对方对他器重或不接受对方优待
这和尚好不识抬举,我这姐姐,哪些儿不好?——《西游记》
◎ 不识一丁 bùshí-yīdīng
不识一个字。形容人不识字或文化水平低
他财产万千,而目不识一丁
◎ 不时 bùshí
(1)时时;经常不断地
炼钢工人不时察看炉火的颜色
(2)随时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宋·苏轼《后赤壁赋》
◎ 不食烟火 bùshí-yānhuǒ
(1)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
人都道他不食烟火,体气欲仙。——《终有报》
(2)谓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凡俗
此诗不独敏捷异常,且字字清新俊逸,饶有别致,似不食烟火者,大与平日不同。——《玉娇梨》
◎ 不实之词 bùshízhīcí
浮夸的言辞
先生,那一段话并非是空洞浮夸不实之词
◎ 不时之需 bùshízhīxū
临时或随时可能会有的需求
◎ 不世 bùshì
非凡,罕有
◎ 不是 bù shì
(1)错误;过失
是吾不是处。——清·林觉民《与妻书》
(2)否定判断
现在不是讲话的时候
◎ 不是味儿 bù shì wèir
(1)味道不正
这个菜妙得不是味儿
他的民歌唱得不是味儿
(2)不对头,不正常
他的行为,我越看越不是味儿
(3)心里感到不好受
听了他的话,我心里感到不是味儿
◎ 不世之功 bùshìzhīgōng
指极大的功劳
宗庙重新乾坤再造,真不世之功也。——清·洪昇《长生殿·改葬》
◎ 不世之业 bùshìzhīyè
世上没有的大业绩
清君侧,肃宫廷,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 不顺眼 bù shùnyǎn
看不惯,看了心里不舒服
您心里有这点委屈别扭,就看什么也不顺眼,是吧?——老舍《龙须沟》
◎ 不死不活 bùsǐ-bùhuó
形容事物无生气的状态
火炉里不死不活的几片硬煤,也终于烧尽了。——鲁迅《彷徨·伤逝》
◎ 不速之客 bùsùzhīkè
未经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 不随和 bù suíhé
有点固执,不大合群
◎ 不遂 bùsuì
失败;不成功;不尽人意
出国心切,偷渡不遂
◎ 不疼不痒 bùténg-bùyǎng
比喻说话做事只是做样子应景,不解决实际问题
不疼不痒的批评
◎ 不腆 bùtiǎn
不丰厚,不富足。古代用作谦词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 不同凡响 bùtóng-fánxiǎng
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
◎ 不痛不痒 bùtòng-bùyǎng
原义是毫无感受,现在常用来比喻做事深度不够,犹不着边际或措施不力,没触及要害,不解决问题
◎ 不为五斗米折腰 bùwéi wǔ dǒu mǐ zhěyāo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语出《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不瘟不火 bùwēn-bùhuǒ
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 不闻不问 bùwén-bùwèn
置身事外,不想闻其事亦不问其事
最好的态度是不闻不问,不予理睬
◎ 不文不武 bùwén-bùwǔ
既不能文,又不能武。后用以讽刺人无能
不知官在朝,有益国家不?得无虱其间,不武亦不文。——唐·韩愈《泷吏》
◎ 不问青红皂白 bùwèn qīnghóng-zàobái
见“不分清红皂白”
扯开衣服,看了两处,不问青红皂白,举起鞭子就打。——《老残游记续集遗稿》
◎ 不务正业 bùwù-zhèngyè
务,从事。不干正当的工作。多指丢下本职工作,去搞别的事
生下个儿子,却是很没出息的,长大了,游手好闲,终日不务正业。——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不惜 bùxī
(1)不顾惜
不惜工本
(2)舍得
为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 不暇 bùxiá
没有空闲,来不及
秦人不暇不哀。——唐·杜牧《阿房宫赋》
◎ 不下于 bùxiàyú
(1)不亚于;不次于;一样好
这种轮胎不下于国际标准
(2)差不多有…;不比…少;多于
这头猪的出肉量不下于二百斤
◎ 不相上下 bùxiāngshàngxià
程度相等,分不出上下
能力不相上下
收成与邻近田地不相上下
◎ 不详 bùxiáng
(1)不详细,不完善
言之不详
(2)不清楚,有疑问或有疑点的
地址不详
◎ 不祥之兆 bùxiáng zhīzhào
不吉利的预兆
小弟初会时,以玉簪赠我,投下跌成两段,原是不祥之兆。——清·袁于令《西楼记·邸聚》
◎ 不像话 bù xiànghuà
(1)指言语行动不合情理
同志们这样关心你,你还闹情绪,真不像话!
(2)形容坏得没法说
这种行为真不像话
◎ 不消说 bùxiāoshuō
犹言不必说。谓不言自明
◎ 不肖 bùxiào
(1)品行不好,没有出息(多用于子孙)(不肖子孙)(2)谦辞。不才,不贤
臣等不肖,请辞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不孝 bùxiào
(1)不孝顺
(2)旧时父母丧事中用于自称
◎ 不肖子孙 bùxiào-zǐsūn
不肖:不如先人。指不能继承先辈事业和遗志或违背先辈事业或意志的没有出息的子孙
◎ 不谐 bùxié
不顺利,不成功
马谡见事不谐,教军紧守寨门,只等外应。——《三国演义》
◎ 不屑 bùxiè
(1)认为不值得
轻之而不屑问焉。——清·刘开《问说》
(2)形容轻视
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
◎ 不懈 bùxiè
(1)不倦的或不知疲倦的
不懈的努力
(2)不间断的
坚持不懈
(3)速度、精力或步调不减弱的或不松懈的
正在进行一场紧张不懈的斗争
◎ 不屑一顾 bùxiè-yīgù
形容对某事物异常鄙视,认为不值得一看
对旅途中的蛇、虫及其它危险不屑一顾
◎ 不屑置辩 bùxiè-zhìbiàn
认为不值得分辩
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鲁迅《孔乙己》
◎ 不兴 bùxīng
(1)不流行;不时兴
(2)不许
不兴这样做
(3)不能(用于反问)你不兴说得详细些吗?
◎ 不行 bùxíng
(1)不可以,强调非…不可
学外语不记单词不行
(2)没用,不会有用或有效
这个方法不行
(3)不成功,无用
这孩子一定不肯吃饭,要回去,说亦不行,哄亦不行,打亦不行
(4)——表示程度很深,犹言不得了
高兴得不行
(5)不好
他画画不行
(6)指接近于死亡
老太太病得快不行了
◎ 不幸 bùxìng
(1)
(2)指死亡
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清·洪亮吉《治平篇》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汉书·李广苏建传》
(3)指意外挫折或灾祸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 不修边幅 bùxiū-biānfú
指性情浪漫,行为随便,不拘小节的人。今泛指不守礼俗,行动随便,或自我为是,旁若无人者,亦指着装打扮和外貌的修饰整理不注重
◎ 不朽 bùxiǔ
永不磨灭
不朽的功勋
◎ 不朽 bùxiǔ
存在于人类的记忆或记载中
人类愿望通过他的行动而不朽,这是建立金字塔的特征
◎ 不许 bùxǔ
(1)不允许,不让
不许说慌
(2)[口]∶不能——用于反问句,强调其否定性
何必一定要等我,你就不许自己去吗?
(3)禁止;阻止某事的完成或进行
不许儿童在人行道上骑自行车
◎ 不恤 bùxù
不顾了不恤人言
◎ 不宣而战 bùxuān’érzhàn
意为不宣布开战,就突然发起进攻
◎ 不学无术 bùxué-wúshù
术:方法,办法。没有学问,也没有本领
此时制台正想振作有为。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学无术”四个字的毛病。——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 不逊 bùxùn
不恭敬,没有礼貌;骄横
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鲁迅《藤野先生》
◎ 不言而喻 bùyán’éryù
(1)∶不待释言已可晓悟
南北省份距离这么遥远,风物景观相差之大就不言而喻了
(2)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
(3)自明的,无须解释的
不言而喻的责任
◎ 不厌其烦 bùyàn-qífán
不嫌麻烦
有抑扬顿挫、低回往复的韵文,多读也不厌其烦。——郭沫若《洪波曲》
◎ 不厌其详 bùyàn-qíxiáng
不嫌详细。指越详细越好
◎ 不要 bùyào
(1)表示禁止和劝阻
不要逼我
(2)制止或阻止一个倾向或一个冲动
请他不要打断别人讲话
◎ 不要紧 bù yàojǐn
(1)不严重,没有妨碍
有点伤风,不要紧
(2)不重要,不成问题
路远也不要紧,我们可以骑车
(3)表面上似乎没有妨碍(下文有转折)
◎ 不要脸 bùyàoliǎn
不顾面子,不知羞耻
不要脸的人
◎ 不夜城 bùyèchéng
形容城市繁华,夜晚灯火辉煌如同白昼
◎ 不一 bùyī
(1)不一致,不相同
意见不一
(2)有差异,质量不同
质量不一
(3)旧时书信末尾用语,表示不一一详说
◎ 不一定 bù yīdìng
谓不能确定或不见得
我的看法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 不一而足 bùyī’érzú
不一一列举就足够了。形容很多
贾环贾蔷等愈闹得不象事了,甚至偷典偷卖,不一而足。——《红楼梦》
◎ 不宜 bùyí
不适合,不适宜
这种土壤不宜种花生
◎ 不遗余力 bùyí-yúlì
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出来,一点都不保留,形容尽心尽力
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战国策·赵策三》
◎ 不已 bùyǐ
不停止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 不以为然 bùyǐwéirán
然:对,正确。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含有轻视意味
制台一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不以为然。——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 不义 bùyì
不合乎道义;不正当
这慈祥的面孔正是掩饰罪恶和不义的虚伪的面孔啊!——巴金《电椅》
◎ 不意 bùyì
没有想到
敌出不意。——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 不亦 bùyì
副词,表示委婉的反问,用在谓语的前面,句末有语气词同它配合
吾射不亦精乎?——宋·欧阳修《归田录》
◎ 不翼而飞 bùyì’érfēi
(1)形容运行或传播迅速
原来是,“梁永生大闹黄家镇”的消息,不翼而飞,早在这运河两岸的各个村庄传开了。——郭澄清《大刀记》
(2)比喻东西突然消失
他还没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烧饼油条已经不翼而飞了。——老舍《四世同堂》
◎ 不亦乐乎 bùyìlèhū
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用来表示程度极深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 不义之财 bùyìzhīcái
不当得的财物或暴利
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汉·刘向《列女传·齐田稷母传》
◎ 不用 bùyòng
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 不由 bùyóu
不能自主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不由自主 bùyóu-zìzhǔ
由不得自己作主,谓无法控制自己
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得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红楼梦》
◎ 不有 bùyǒu
没有
无所不有。——《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 不虞 bùyú
(1)
(2)意料不到
不虞之誉
(3)出乎意料的事
以备不虞
(4)不忧虑,不担心
不虞匮乏
◎ 不与 bùyǔ
不赞成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 不育 bùyù
(1)不能产生后代;不生育;不养育
妇孕不育
(2)犹言夭折
生子以道、女玉婴,皆不育,乌乎,可哀也。——恽敬《亡妻陈孺人权厝志》
◎ 不遇 bùyù
(1)不得志;不被赏识
怀才不遇
(2)没碰到
可又有一说不遇艰难,不显好处
◎ 不远万里 bùyuǎn-wànlǐ
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长途跋涉
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 不约而同 bùyuē’értóng
不约,言事前未尝约好。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商量而彼此行动相同
她一讲完,大家不约而同都鼓起掌来
◎ 不越雷池 bùyuè-léichí
形容不超越规定的范围和界限
◎ 不孕 bùyùn
(1)指杂种之间的不孕,任何一方均能生育,但相互之间则不能
(2)病名。又名断绪、绝产等。指女子婚后,夫妻同居三年以上,而未怀孕;或曾孕育过,又间隔三年以上而未再次怀孕
◎ 不再 bùzài
(1)放弃;停止进行
不再反对…协议
(2)结束;停止;终止;放弃
我决定不再想你
◎ 不在 bùzài
(1)指不位于或处于某处
小王不在
我姐姐早不在机房上班上
(2)婉称人去世了
长征干部大部分都不在了
◎ 不在乎 bùzàihu
(1)不放在心上
(2)排除在考虑之外
我只不过是个普通士兵——也许你不会在乎
◎ 不在话下 bùzài-huàxià
(1)毫无困难,很容易做到
他摩托车都会骑,自行车更不在话下
(2)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属当然,用不着说
反动者当然是无能为力,不在话下的
(3)也有不再往下细说的意思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bùzài-qí èi,bùmóu-qízhèng
不担任某职务,就不去过问某职务范围内的事
圣人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在其位,必谋其政。——元·无名氏《临潼斗宝》
◎ 不择手段 bùzé-shǒuduàn
(1)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的
为目的而不择手段,虽目的甚正,犹且不可
(2)没有清规戒律或条条框框的
争辩说在…政治中是可以不择手段的
◎ 不怎么样 bù zěnmeyàng
一般化;不算好
心眼不错,说出的话可不怎么样
这主意真不怎么样
◎ 不折不扣 bùzhé-bùkòu
一点不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
◎ 不争 bùzhēng
(1)
(2)只因为
不争我听拨琵琶楚江头,愁泪湿青衫袖。——元曲选《扬州梦》
(3)不在乎,不要紧
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得不好。——《水浒传》
(4)连词。如果
假使不争折损了,深为可惜。——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 不争气 bù zhēngqì
(1)使人或令人失望的
不争气的儿子
(2)在需要发挥作用时,未起到作用
我这腿不争气,最后一圈跑不动了
◎ 不正之风 bùzhèngzhīfēng
指以各种手段谋取私利和一切违反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准则的现象
纠正不正之风
◎ 不知不觉 bùzhī-bùjué
(1)没有意识到
不知不觉地犯了一个错误
(2)未注意或没察觉到地
不知不觉地从青年变到老年
◎ 不知好歹 bùzhī-hǎodǎi
好坏不分,也特指误把别人的好心当成恶意
◎ 不知轻重 bùzhī-qīngzhòng
形容冒失,幼稚
◎ 不知死活 bùzhī-sǐhuó
(1)不知道人的下落
(2)形容冒失、鲁莽
◎ 不知所措 bùzhī-suǒcuò
不知该怎么对付,形容惊慌、窘迫
◎ 不知所以 bùzhī-suǒyǐ
不知事情的缘由,感到疑惑
◎ 不知所云 bùzhī-suǒyún
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
临表涕泣,不知所云。——诸葛亮《前出师表》
◎ 不知所终 bùzhīsuǒzhōng
不知道结局或下落
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后汉书·逸民传》
◎ 不知天高地厚 bù zhī tiāngāo-dìhòu
不了解事物的复杂性。亦形容冒失、幼稚或狂妄自大
◎ 不值 bùzhí
(1)
(2)价值达不到的
我看这辆车不值这么多钱
(3)做某种事情没有多大意义或价值
这次他可不值,连白洋淀的螃蟹都没有吃到就走了
(4)禁不起,很容易干某事
不值一打
◎ 不止 bùzhǐ
(1)
(2)不停止
痛哭不止
(3)表示超出一定数量或范围
◎ 不只 bùzhǐ
不但
河水不只可供灌溉,且可用来发电
◎ 不置可否 bùzhì-kěfǒu
既不说可以,也不说不可以,不表明态度
◎ 不至于 bùzhìyú
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地步
◎ 不自量 bùzìliàng
过高地估计自己
如此狂妄,太不自量
◎ 不足 bùzú
(1)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不值得,不必
◎ 不足道 bùzúdào
(1)不值得去说它
个人的得失是不足道的
(2)——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 不足挂齿 bùzú-guàchǐ
不值得提起
◎ 不足取 bùzúqǔ
不值得肯定、采纳、赞扬
◎ 不足为凭 bùzú-wéipíng
不能作为凭据
◎ 不足为奇 bùzú-wéiqí
不值得惊奇
◎ 不足为训 bùzú-wéixùn
不能当作范例或法则
◎ 不足信 bùzúxìn
不值得信任
◎ 不…不… bù…bù…
(1)用在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或词素的前面,表示否定(稍强调)不干不净
不明不白
(2)用在同类而意思相对的词或词素的前面,表示“既不…也不…”
(3)表示适中,恰到好处
不多不少
(4)表示尴尬的中间状态
不方不圆
不明不暗
(5)用在同类而意思相对的词或词素的前面,表示“如果不…就不…”
不见不散
不破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