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洞dòng ㄉㄨㄥˋ
◎ 窟窿,深穴,孔:洞穴。山洞。洞箫。空洞。漏洞。洞府。洞天。
◎ 打洞,打成洞(穿透):一狼洞其中。
◎ 透彻地,清楚地:洞悉。洞穿。
◎ 说数字时用来代替零。
◎ 洞 dòng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同声。本义:水流急)
(2) 同本义
洞,疾流也。——《说文》
(3) 幽深。如:洞虚(深幽)
(4) 广阔。如:洞庭(广阔的庭院;又指湖名)
(5) 深。如:洞壑(深谷);洞豁(深广);洞井(深洞)
(6) 清澈。如:洞观(清澈见底);洞朗(清彻明亮);洞光(透明通亮)
(7) 透彻。如:洞溢(透彻,详赡);洞视(透视,看得清楚);洞彻(洞澈。清澈;了解透彻)
◎ 洞 dòng
〈名词〉
(1) 窟窿;孔穴
心气内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注:“洞,谓中空也。”
港洞坑谷。——马融《长笛赋》
距洞百余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洞隙(孔缝);洞肛(肛门);袖子磨破一个洞
(3) 拱道,位于拱下的道路。如:城门洞
(4) 口令中用以代替数目中的“零”
◎ 洞 dòng
〈动词〉
(1) 贯穿;通达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聊斋志异·狼三则》
骈其指,力斫之,可断牛项;横搠之,可洞牛腹。——《聊斋志异·铁布衫法》
(2) 又如:洞出(穿洞而出);洞壁(在墙上打洞);洞连(连接相通);洞户(室与室相通的门户);洞越(瑟底两孔相通)
(3) 通晓;知悉
为人鸢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后汉书·梁冀传》
(4) 又如:洞习(通晓熟悉);洞达(通晓明白);洞烛(明察);洞冥(洞察昏暗之处)
(5) 敞开。如:洞敞(敞开);洞辟(大开)
◎ 洞察 dòngchá
(1)看穿,观察得很透彻
洞察并能激发感情的源泉
(2)发现内在的内容或意义
洞察其本质
◎ 洞彻 dòngchè
彻底地理解
◎ 洞穿 dòngchuān
(1)击穿物体
一个强壮的战士,他还穿着一件子弹洞穿的军衣
(2)清楚地看出
吉云一眼洞穿他的恶念,但不躲避,也不惊慌
◎ 洞达 dòngdá
通晓;透彻
街衢洞达,闾阎且千。——班固《西都赋》
思虑洞达。——《论衡·知实》
◎ 洞房 dòngfáng
(1)深邃的内室
搬来搬去,也很费事,不如竟到你洞房里去弹罢。——《老残游记》
(2)新婚夫妇的居室
◎ 洞房花烛 dòngfáng-huāzhú
指新婚之夜在新房里点上彩烛。形容喜气洋溢的景象。后也指新婚
洞房花烛明,燕尔双舞轻。——北周·庾信《和咏舞》
◎ 洞府 dòngfǔ
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洞见 dòngjiàn
明察;清楚地看到
洞见利害
◎ 洞开 dòngkāi
(门窗等)敞开;大开
门户洞开
◎ 洞明 dòngmíng
透彻地了解
洞明世故
◎ 洞然 dòngrán
明亮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 洞入 dòngrù
(1)深入观察
(2)从洞里进入
◎ 洞若观火 dòngruòguānhuǒ
形容对事物观察得清楚明白,就像看火一样
老祖台察吏安民,洞若观火。——清·钱谦益《致郎制台》
◎ 洞天 dòngtiān
道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意思是洞中别有天地,现在借指引人入胜的境地
别有洞天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洞庭湖 Dòngtíng Hú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湖水面积2820平方公里,南面湘江、资水、沅江、澧水注入,北在城陵矶汇入长江,洞庭湖周围为鱼米之乡,现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 洞悉 dòngxī
(1)清楚地知道
要洞悉事实发生的奥秘
(2)凭直觉或以敏锐的洞察力察觉或辨别出
没有别的批评家这样完美的洞悉诗人的基本意义
◎ 洞箫 dòngxiāo
箫,因不用蜡蜜封底而得名
◎ 洞晓 dòngxiǎo
透彻地了解;精通
至于图画、博弈、音律,无不洞晓。——《宋史·丁谓传》
◎ 洞穴 dòngxué
(1)在土中、在峭壁上或在小丘里挖出来的空间,尤指有洞口通到地表面的天然地下室
(2)往往指较大的或范围不定的地下洞
(3)山洞的深处
◎ 洞中肯綮 dòngzhòng-kěnqìng
洞:透彻、深入。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要害、最重要的关键。形容能切中问题的症结
◎ 洞烛其奸 dòngzhú-qíjiān
洞:深入,透彻。烛:照亮。形容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亦作“洞察其奸”
倘明哲君子,洞察其奸。——清·李汝珍《镜花缘》
◎ 洞子 dòngzi
(1)〈方〉∶寒冷天培植花草、蔬菜等的温室
花儿洞子
(2)[口]∶洞穴
【巳集上】【水字部】洞·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6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弄切,音恫。【說文】疾流也。【班固·西都賦】潰渭洞河。又深也,朗徹也。【顏延之詩】識密鑒亦洞。又通也。【司馬相如·大人賦】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又貫也。亦貫徹之意。【史記·蘇秦傳】遠者括臂洞胸。又洞洞,質慤貌。【禮·祭義】洞洞乎屬屬乎如弗勝。又洞疑,心不定也。【史記·蘇秦傳】虛喝洞疑。又幽壑曰洞。又【後漢·梁冀傳】連房洞戸。【註】洞,通也。謂相當也。又洞庭,湖名。又山名,在長沙。又【集韻】徒孔切【正韻】徒總切,𠀤音動。義同。又【廣韻】徒紅切【集韻】徒東切,𠀤音同。洪洞,縣名。又洚洞,水無涯貌。又鴻洞,相連貌。【淮南子·天文訓】天地鴻洞。亦作澒洞。【枚乗·七發】澒洞兮蒼天。又【韻補】叶徒當切,音唐。【道藏歌】開度飛元眞,凝化淪空洞。帝眞始明精,號曰子元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