髻


● 髻jì ㄐㄧˋ
◎ 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髻丫。髻鬟。发髻。
◎ 髻 jì
〈名词〉
(1) (形声。从髟( biāo),表示与毛发有关,吉声。本义:发髻) 同本义
头上倭堕髻。——《乐府诗集·陌上桑》
椎髻仰面。——明·魏学洢《核舟记》
汝梳双髻(髻,梳在头顶上的发结。)——清·袁枚《祭妹文》
(2) 又如:髻珠(髻上的明珠;比喻主旨、善谛);髻丫(盘在头顶左右两侧的发结);髻根(发髻盘结如盘根错结);髻子(即发髻,头发拖到后面结成一个髻)
◎ 髻鬟 jìhuán
环形发髻
髻鬟之始掠。——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亥集上】【髟字部】髻·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6
【唐韻】古詣切【集韻】【韻會】【正韻】吉詣切,𠀤音計。【說文】總髮也。从髟,吉聲。古通用結,此字後人所加。【史記·陸賈傳】尉佗魋結箕踞。【漢書註】結讀曰髻。【玉篇】同䯰。【集韻】亦作紒。又【集韻】喫吉切,音詰。【莊子·達生篇】竈有髻。【註】髻竈神,著赤衣,狀如美女。又【集韻】激質切,音吉。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