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逃táo ㄊㄠˊ
◎ 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逃跑。逃敌。逃匿。逃遁。逃逸。
◎ 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逃避。逃难(nàn )。逃汇。逃税。逃世(避世)。
◎ 逃 迯 táo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兆声。本义:逃走,逃跑)
(2) 同本义
逃,亡也。——《说文》
许由逃之。——《庄子·外物》
恒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韩非子·喻老》
处于逃。——《韩非子·内储说上》
逃未及远。——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脱身以逃。——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逃闪(逃跑藏匿);逃越(逃走);逃生子(逃妾所生之子);逃犯(逃跑的犯人);逃军(军队主将抛下军队独自逃走;逃兵)
(4) 逃避,回避
少则能逃之。——《孙子·谋攻》
今我逃楚,楚必骄,骄则可与战矣。——《左传·襄公十年》
无所逃于天地间。——清·黄宗羲《原君》
(5) 又如:逃税(逃避纳税);逃会;逃债;逃学;逃刑(逃避刑责)
(6) 藏,隐匿。如:逃禄(隐居不仕);逃世(避世。隐居不仕);逃形(藏身);逃身(逃命;藏身);逃官(隐居不仕);逃山(隐居)
(7) 离开
罢锄用又废,恋乡不忍逃。——唐·司马札《锄草怨》
(8) 又如:逃席(宴会中途不辞而去);逃徙(离乡逃奔他处居住);逃酒(逃避饮酒,离席先去);逃伍(充军者逃离部伍)
(9) 叛,离,由于关系破裂而脱离
醉中往往爱逃禅。——杜甫《饮中八仙歌》
(10) 又如:逃禅(违背佛教戒律);逃墨(离弃墨子的学说)
◎ 逃奔 táobèn
逃走
◎ 逃避 táobì
逃走避开;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
逃避追踪者
◎ 逃兵 táobīng
(1)
(2)擅自逃离部队的兵士
(3)因怕困难而擅离职守的人
◎ 逃窜 táocuàn
逃跑流窜;溃散奔逃
◎ 逃遁 táodùn
逃跑;隐藏躲避起来
逃遁的散兵
◎ 逃犯 táofàn
(1)逃跑的犯人
(2)在逃犯(在逃的人犯)的俗称
◎ 逃荒 táohuāng
因灾荒而流落他乡去谋生
◎ 逃汇 táohuì
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把应售给国家的外汇私自存放国外、转让或买卖的活动
◎ 逃离 táolí
(1)从…逃离
抢劫后逃离农村
(2)侧重于秘密逃走撤退,尤其在暗中还干了犯罪的行为
他带着他的衣物悄悄逃离那个学院,躲在一处偏僻的农舍里
◎ 逃命 táomìng
为保住性命而逃离危险境地
◎ 逃难 táonàn
(1)为免受灾祸苦难而逃亡在外
(2)难民逃跑
◎ 逃匿 táonì
逃跑躲藏
◎ 逃跑 táopǎo
为躲避对自己不利的环境或事物而逃离
弃枪逃跑
◎ 逃散 táosàn
奔逃流散
◎ 逃生 táoshēng
逃出险境,以求生存
霍克伯里河及其支流全部泛滥,灾情那么严重,农民们不得不赶快逃生
死里逃生
◎ 逃世 táoshì
逃离现实生活,离开尘世
◎ 逃税 táoshuì
逃避税收
◎ 逃脱 táotuō
(1)逃离了
逃脱追捕
(2)避开摆脱
◎ 逃亡 táowáng
逃跑在外;出走逃命
◎ 逃席 táoxí
宴会中途不辞而别离去
◎ 逃学 táoxué
学生无故不上课
从他们的都柏林学校里逃学了
◎ 逃逸 táoyì
逃跑
◎ 逃灾避难 táozāi-bìnàn
逃脱灾害侵袭,避免罹难之祸
似这等逃灾避难,倒不如奔井投河。——元·无名氏《盆儿鬼》
◎ 逃债 táozhài
躲债
◎ 逃之夭夭 táozhīyāoyāo
由《诗·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句转化而来,“桃”,“逃”谐音,是逃跑的谐称
他带着偷来的东西逃之夭夭了
◎ 逃罪 táozuì
逃脱,躲避罪责
你把事弄糟了,还想逃罪吗
【酉集下】【辵字部】逃·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6
〔古文〕𨒯【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刀切,音陶。【說文】亡也。【書·牧誓】乃惟四方,多罪逋逃。【註】謂有罪逃亡之人也。又【廣韻】避也,去也。【史記·吳世家】季札讓逃去。【註】謂讓位而逃也。【後漢·謝該傳】良才抱璞而逃,所謂往而不返者也。又通作跳。逸去也。【史記·高祖紀】項羽圍成臯,漢王跳。【註】跳,音逃。【前漢·燕王澤傳】跳驅至長安。又叶田黎切,音題。【劉歆·列女贊】衞君不聽,後果遁逃。許不能救,女作載馳。《集韻》逃,俗作迯,非是。𨒽,古文造。
考證:〔【史記·高帝紀】項羽圍成臯,漢王跳。〕謹照原文高帝改高祖。〔【前漢·劉澤傳】跳驅至長安。【註】跳,音逃。〕謹照原文劉澤改燕王澤。註跳音逃語見史記不在漢書,今移於上文漢王跳之下。〔【說文】逃,一作𨓱。俗作迯。〕謹按說文無此語。今照集韻改爲集韻逃,俗作迯,非是。